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退休族復出職場的投資啟示

宏觀解讀

發布時間: 2023/09/25 08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7/16 10:55

分享:

分享:

新冠疫情時期,美國有約240萬人離開職場,提前退休生活。但有數據反映,不少人退休後重返職場,近半人指出經濟收入是主要原因,而另一半人則是出於社交和情感訴求。由於環球經濟仍不明朗,通脹高企,不同年齡及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士,都應早為退休籌謀,規劃長期投資方案。

退休人士重返職場

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的研究,新冠疫情導致240萬人提前退休,但截至2022年3月,約有150萬退休人員已經重回職場。

許多人表示,退休生活方式和經濟壓力是導致這一決策的主要原因。根據普徠仕的研究,近半的退休人士(48%)認為經濟是主因,而約45%的人選擇繼續工作是出於社交和情感需要。普徠仕的研究亦預計,退休後重返職場的趨勢將會維持。

這對香港職場人士有什麽啟示?香港沒有設立法定退休年齡,但一般視為65歲,因為届時可以提取强積金,不少人亦會選擇在年滿65歲後繼續工作。另外,香港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3年,女性則是88年,在已發展經濟體中數一數二。這意味著放眼長遠,提早規劃退休生活,並設立相應的長遠投資目標非常重要。

趁早規劃退休部署

為退休做準備需要很長的時間,過程涉及退休前儲蓄和資產積累,亦包括退休後個人如何滿足支出需求。事實上,對於退休人士來說,在整個退休期間維持一定收入,甚至比在届滿退休年齡當年實現財富最大化更重要。

由於退休並不是投資期限的終點,因此需要對資產提前規劃,以支持退休後數十年的支出以及意外需求。一般來說,投資股票有助實現財富增長,但隨著接近退休年齡,值得考慮逐漸降低對股票的配置,分散投資風險亦是關鍵。

關注長遠投資目標

縱觀全球,經濟增長喜憂參半。舉例來說,美國和日本經濟更穩健,但美國近期公布的就業數據反應經濟或出現降溫的迹象。歐洲經濟溫和衰退,而通脹持續攀升。

雖然環球央行緊縮政策或將見頂,但各國通脹降溫的速度各不相同,這可能導致央行政策分化加劇。環球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增長放緩速度超過預期、央行政策失誤、通脹再次升溫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。

環球央行政策轉變的影響十分深遠,有一定滯後性,甚至會改變過去的投資格局並帶來市場波動。無論是以增加財富、抑或以規劃退休為目標,投資者均應關注長遠目標,藉助專業的意見,審慎配置股債,並注意流動性,以把握市場良機。

責任編輯︰梁浩碩

撰文 : 沈文婷 普徠仕亞太區多元資產解決方案策略師

欄名 : 多元資析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