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【盈豐之道】印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興市場

股市

發布時間: 2023/09/29 18:18

最後更新: 2023/11/03 07:39

分享:

分享:

印度目前是全球第六大的經濟體。國際貨幣基金會預計印度未來五年每年的經濟增長可達6%,在金磚五國中名列前茅。除了新冠肺炎令印度在2020/21財政年度出現短暫的經濟收縮外,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在2021/22和2022/23年度分別上升了9.1%和7.2%。其中60%的增長是來自私人消費,另外約三分之一是來自資本開支,其餘的10%則來自政府支出和貿易。隨着服務業增長強勁和消費者信心持續上揚,預計私人消費會進一步幫助推動印度在2023/24年度的經濟增長。

與此同時,印度央行認為印度的銀行和私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健康狀況良好。隨着供應鏈逐漸回復正常,企業投資信心亦逐步改善,再加上政府資本開支進一步增加,都對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支持。印度在2020年推出生產掛鈎獎勵計劃,主要為本地製造業提供為期五年的財政援助,考慮到未來即將會實施的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進口限制,這計劃將進一步鼓勵本地生產。雖然保護主義在短期能刺激市場對本地產品的需求,但長期來說,消費產品價格將因而上升,不利於總體的需求。

在貨幣政策方面,印度在2016年開始採取彈性通脹目標以維持價格穩定。目前印度央行把通脹目標定在4%,容許上下2%的波動。由於食物佔印度通脹指數的46%,兼且較為波動,制定有效的通脹預期尤為重要。只要長期的通脹預期保持穩定,短期經濟震盪會較容易被理解為過渡性。印度的通脹在2022年曾高達7%,隨着央行透過一連串加息,累計共加250基點後,通脹才逐漸穩定下來。如沒有其他經濟震盪發生,印度是有條件在2024年減息。

現任首相莫迪在2019年第二個任期開始時提出了很多新政策,包括放寬管制、吸引外資和簡化流程等,最終目的是推動印度自力更生。縱使很多改革還未完成,但他所推動的「印度製造」, 正好迎合了部份西方國家想把生產線搬離中國的期望。然而,印度所面對的挑戰就是要把生產力提高,目前印度雖然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,但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22年只有2,085美元,比全球平均6,205美元低很多,在金磚五國之中亦敬陪末席。

印度政府在今年推出全國教育政策,主要是幫助市民改善生活水平和提高生產力,預計這些改革在未來十年會逐漸改善工作人口的技術。儘管其他很多重要的改革仍未完成,但莫迪政府在國內的認受性仍然高達80%。假如明年五月的印度大選中,莫迪政府能維持領導班子並勝出,他很大可能會維持現有的外交政策,即保持與西方國家的友好關係,並與美國保持策略聯盟,但另一方面則與中國繼續保持強勁貿易往來,因這對雙方都有利。

結論是印度預計可以在未來五年維持每年6%的經濟增長,通脹則有機會在明年回復到目標區間,為明年提供減息的空間。再者,預計莫迪政府將會進一步推出改革措施以改善貧富差距,以及物流、運輸和基建。如莫迪政府能在明年大選中獲勝,則有機會保持政策的連貫性,從而推動印度在經濟增長上更上一層樓。

*本文資料只供參考用途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
撰文 : 甄俊傑 瑞士盈豐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策略主管

欄名 : 盈豐之道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