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戰|中概股除牌阻嚇力不及2021? 瑞銀王宗豪:3大原因證影響可控
撰文: 陳韻妍
發布時間: 2025/04/11 17:10
最後更新: 2025/04/23 18:00
▲ 關稅戰|中概股除牌阻嚇力不及2021? 瑞銀王宗豪:3大原因證憂慮影響可控
- 瑞銀:中概股退市憂慮重燃,影響可控
- 大型中概股已雙重上市,影響較小
- 香港的角色變得更重要,提供第二上市
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,美國政府據報把中概股從美國交易所退市列作潛在方案,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認為,2021及2022年時中概股退市陰霾下,中概股股價平均下跌22%,但4年過後,三大原因令中概股退市風險變得更為可控。










瑞銀:若中概股從美國退市 將產生4大影響
王宗豪解釋:(1)大型中概股已實現雙重上市,(2)過去3年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中,香港股票的佔比增加30個百分點,達至總市值約60%;(3)南向港股通的市值佔比已由2021年的5%,升到11%至12%,故此是次退市風險影響相對較小。他強調,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,短期料繼續令股價承壓。
瑞銀估計,目前約有230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,在美國的總市值敞口為4600億美元,遠低於2021年底的1.1萬億美元。
王宗豪預計,中概股一從美國退市,將產生4大影響:(1)獲得美國更大資金池的機會減少;(2)成交量下降;(3)中美金融脫鈎的憂慮提高;(4)投資者基礎縮小,或造成估值倍數潛在下降,而且流動性降低。
中概股退市陰霾下 香港角色更重要
不過,他指出,近日赴美上市集資的中概股減少,香港的角色變得更重要,而且港交所 (00388) 已為中概股第二上市提出指引,目前尚未在港雙重上市的大型中概股如滴滴(美:DIDI)、拼多多(美:PDD)及滿幫集團(美:YMM),均符合第二上市資格。
瑞銀認為,據昔日經驗,中概股退市陰霾下,非雙重上市的中概股,負債率較高、負現金流的企業,如電動車和數據中心,以及細價股等最受影響,而且具有VIE(可變利益實體)結構的企業,亦可能成為美國政府的潛在打擊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