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|為何特朗普關稅 不放過電子產品 迫iPhone回美國生產?
撰文: 譚志偉
發布時間: 2025/04/14 15:52
最後更新: 2025/04/24 09:54
▲ 分析|特朗普迫iPhone回美國生產 背後考慮?
特朗普加徵關稅,美銀分析師估計組裝和測試一部 iPhone 的勞動力成本將達到200美元,遠高於中國的40美元,因而令iPhone 16 Pro的價格上漲25%,達到1500美元,Wedbush更估美國製 iPhone 的價格可能高達 3500 美元,美國上周五將手機排除在對等關稅外,其後特朗普指將於至新「類別」來徵關稅,為何特朗普關稅不放過電子產品?
一些專家預警,特朗普加徵關稅,會將美國經濟帶入衰退,這可能麻醉了部份投資者的想法。
造就人工推動的「良性循環」
日本去年加息,市場普遍認為是逐步走出迷失30年的標誌。加息的願景,是背後一個「良性循環」,即打工仔的人工增加,帶動消費,令經濟出現輕微通脹,而人工在通脹的帶動下,再繼續加,就如香港一樣,基本的加薪,當然最好跑贏通脹一樣。
若美國企業將生產外判,每年只是在美國降低生產成本,而將產品運回美國銷售,就如蘋果一樣,美國企業的毛利、甚至毛利率便可逐年遞增,但美國本土的工業,卻變得逾來逾窄。
一個產品有一個fair value(合理價值),在股價上,可能有專家作指導,所以Nvidia(美:NVDA;英偉達)由400美元暴升至1000美元以上,仍不覺奇怪,因為這是AI(人工智能),AI可以有更高的估值。
但在消費產品上,縱使有AI,亦不能提價,因為外判後,生產的毛利更高,電動車有AI輔助駕駛,可以不用10萬元人民幣便可出車;手機有AI,售價與往年沒甚麼變動,企業仍可有毛利增長,因為成本更平了。
用戶如何判值產品合理價值?
最近YouTube Premium年費加價50%,Sony Playstation Plus會籍加價兩成,用戶角度是「又加價了」,用戶可以從這些服務值不值這個價格去考慮,不值就不用。
但另一角度反映,可能是大眾對fair value(合理價值)的判斷失效,令市場難以提價。
特朗普大刀闊斧 迫美國下遊企業?
特朗普呼籲iPhone回美國生產,就不用關稅,他針對的終端企業,多數是美國企業,因為美國企業在其他地方生產更平,要美國企業帶回製造業,看似是無可能,不過,可能是解決「內捲」的其中一個方法。
iPhone若美國生產,被視為違反經濟規律,成本變貴了,成本的貴是因為人工、還是原料?原料在全世界買都是這個價錢,所不同的是人工,由iPhone等美國企業重新帶動一個「良性循環」,該加價的就加價,美國的消費力或會再提高。
一部功能強勁的iPhone變貴了,將AI價值計入售價之中,高檔的蘋果不用再計劃生產甚麼便宜版iPhone,就算便宜版iPhone價格亦上升,其他手機廠商才有生存空間,以致其他產業都有錢賺,打工仔才有人工加,逾做逾平亦不是出路。
以Netflix為例,全球影響數量超過6000部,而高清版月費約93元,遠低於三四十年前,去金獅影視租錄影帶的價格。其他本土串流平台比Netflix更貴,而片庫更少,就根本無生存空間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