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MPF|強積金總額重返1.33萬億元 首季邊間受託人生意大躍進?

Hot Talk

撰文: 曾桂芬 特約記者

發布時間: 2025/04/14 16:11

最後更新: 2025/04/24 09:56

分享:

分享:

首季MPF報捷帶挈總資產值急升

AI 摘要
  • 首季MPF總資產上升,錄得3.6%升幅
  • 中港股票表現最佳,美股表現最差
  • BCT銀聯與信安結盟,市場排名上升

雖然3月份強積金(MPF)平均回報已轉跌1.3%,但計及今年首兩個月有錢賺,總計首季MPF仍升2.6%。據MPF專家積金評級的最新統計,截至3月底MPF總資產值報1.33萬億元,較去年底的1.29億元,首季驟升467億元,或錄得近3.6%升幅。

按圖👇👇👇👇即睇MPF最新動向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香港專業獨立強積金研究﹑觀點及教育機構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(Francis Chung)指,首季投資收益約348億元(人均收益約7300元)。計入供款後,3月底MPF總資產料約13,379億元,相當於每名供款人平均帳戶結餘約27.9萬元。

叢川普又說,各類MPF產品中,首季表現最標青是中港股票,勁彈11.9%,遠較2.69%平均升幅大;反觀最差是美股,跌5.2%,差距是MPF面世25年歷來最大。

中港股票素來是MPF單一最大資產,經首季大升浪後,如今佔比已提高至近19%。不過,踏入第2季,MPF整體投資成績危危乎,因關税戰累股滙債三殺,上周一(4月7日)全球股市慘遇「黑色星期一」,恒指更飽受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,狂瀉3000點。

3月份MPF轉跌1.3% 人均倒蝕3800元

上周全星期埋單計,恒指仍插水8%,更連跌5周,令DeepSeek效應刺激的升市幾近化灰。中美貿易戰唯恐變持久戰,有機蔓延至金融戰,恐怕繼3月MPF見紅後,4月整體回報仍蝕。

倘以單月比較,3月份MPF平均回報跌1.34%,人均蝕3800元,亦累總資產值縮水,較2月創紀錄新高的13,522億元,倒跌143億元。

面對政治市難測,環球股市巨震,美債更由傳統「避險首選」淪為「風險資產」,叢川普再三忠告,宜揀積金局提倡的預設投資策略(DIS),即俗稱「懶人基金」,因投資範圍涉足較廣泛的資產類別,亦提供自動降低風險機制,多元化投資有助抗衡波動市。

GUM常務董事陳銳隆表示,MPF首季股債齊升,但現時備受特朗普關稅政策及地緣政治等左右,令市場波幅大,投資者應避免集中單一市場,低風險成員可考慮配置保守基金,冀獲取穩定回報。

首季大贏家 滙豐市佔率增0.2個百分點

GUM策略及投資分析師董事雲天輝補充, 強積金淨轉換額按年攀升,根據GUM估算,首兩月已達106億元;若按比例推算,全年的基金淨轉換額或超過600億元。另外,雖然第一季港股MPF回報冠絕全城達17%;但首3個月香港股票及恒指基金仍錄得約55億元淨流出。

此外,今年首季有5間MPF服務提供者的市場佔有率按季有變化,當中3升兩跌。先說3大贏家,包括滙豐、恒生及中銀保誠;而滙豐市佔率增0.2個百分點,升幅較中銀多,相信重倉中港股票得益。相反宏利稍跌,但仍以27.6%續問鼎「一哥」,管理MPF逾3689億元。

16間MPF營辦商市佔率
營辦商市佔率
宏利27.6%(按季減0.1個百分點)
滙豐18%(按季增0.2個百分點)
永明金融11%
友邦9.1%
中銀保誠7.5%(按季增0.1個百分點)
BCT銀聯7.1%
恒生5.9%(按季增0.1個百分點)
信安5.1%(按季減0.1個百分點)
富達4.3%
東亞2.5%
交通銀行0.6%
新地僱主營辦計劃0.6%
雲鋒金融旗下萬通0.4%
中國人壽0.4%
奧翺鷔集團(前稱東道、再之前為尚乘)0.06%
海通0.04%
註:截至今年3月底,資料來源:積金評級(www.mpfratings.com.hk

至於供款人緊盯的收費,積金局網站對上一次顯示計及基本使費的基金開支比率(FER),為去年11月的1.39%。

BCT+信安結盟 市場排名將由第6躍升至第3

港大經管學院早前發表的《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5》,批評MPF「回報低、收費高」。可是,隨着「積金易」(eMPF)平台分階段啓用,整體基金收費有望大減。何况去年MPF巳擺脫連蝕兩年,全年回報約8.82%;今年首季續延升浪,當資產值水漲船高,變相有助費用下調。

順帶補充,BCT銀聯擬與信安組策略性合作,料明年首季獲批,以現時兩公司的市場份額合共逾163億元(BCT為95.35億元、美資信安68.24億元),屆時或超越永明金融的146億元,晉級三甲榜;去年BCT巳跟另一美資景順結盟。

貼身追蹤股價變化、重要消息、賺蝕成績,更易作出投資判斷 | 立即免費下載使用 【按此】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