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防騙|金管局再推3招防騙 今年底高風險交易需以手機銀行App內認證

Hot Talk

撰文: 胡學能

發布時間: 2025/04/14 17:32

最後更新: 2025/04/24 10:11

分享:

分享:

防騙|金管局再推3招防騙 今年底高風險交易需以手機銀行App內認證

AI 摘要
  •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為防騙工作帶來額外挑戰
  • 金管局推出三措施加強網上銀行安全
  • App內認證取代SMS OTP處理高風險交易
  • 允許客戶停用轉帳限額及新增收款人功能

香港騙案數字居高不下,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AI)帶來額外挑戰,金管局發現近年騙徒使用AI快速建立假冒銀行網站,誘騙客戶輸入個人資料及SMS一次性密碼(OTP)。金管局預告,將推出3項新措施加強網上銀行安全,尤其是減少OTP使用場景。

點擊圖片放大

香港銀行公會表示,歡迎金管局今宣布三項新措施「網銀安全ABC」,以進一步加強對客戶的保障,打擊詐騙活動,銀行業界與金管局及警方一直保持緊密合作,以對抗日新月異的詐騙罪行。

金管局資料顯示,上季接獲125宗銀行有關偽冒或欺詐或可疑網站的滙報,按年及按季分別增逾3倍及增逾2倍,並舉例有騙徒假扮網購平台買家,向受害人發送假冒網站的連結,誘使提供網上銀行用戶名稱、密碼及SMS OTP收款用途,進行未經授權轉帳。

採App內認證 降SMS OTP使用

金管局今輪新措施包括以應用程式(App)內認證取代SMS OTP處理高風險交易。金管局助理總裁(銀行監理)朱立翹稱,銀行用戶日後登入網上銀行和進行高風險交易時,透過銀行的手機App進行認證,不再用SMS OTP,料該措施今年第四季實施。若客戶堅持用SMS OTP做認證,銀行應實施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,例如對透過SMS OTP驗證的高風險交易設立一般不少於數小時的冷靜期。

銀行App綁流動裝置 需人臉識別

第二項措施是將銀行App綁定流動裝置時以人臉識別取代OTP雙重認證。朱立翹指,銀行會通過客戶的人臉影像,比對紀錄或其身份證件從而驗證客戶身份,或使用相若嚴謹的身份驗證方法(例如親身到分行)做認證,取代目前透過提供SMS OTP作為雙重認證。

另一項措施則是銀行需允許客戶選擇停用「提高轉帳限額」及「新增收款人」網上銀行功能,該措施今季實行。金管局解釋,該措施針對有騙徒登入受害人的網上銀行帳戶後,透過提高轉帳限額及新增收款人在短時間內轉走大量金錢。

部分轉帳功能 允客選擇停用

因應近年騙案增加,金管局早前預告銀行年底前推出「智安存」功能,零售存戶可自主決定將部分存款設定在「智安存」保護,令該批存款不能經任何渠道及以任何方式轉出,例如提款、轉帳、信用卡及貸款還款等。

助理總裁(銀行操守)區毓麟最新指,該局鼓勵銀行盡早推出「智安存」或類似暫行措施,約14間零售銀行將今季內以暫行方式推出類似「智安存」的保護措施,當中3家發鈔行稱可於本月內推出。

香港銀行公會表示,多間主要銀行將於4月底推出「智安存」暫行措施。客戶一旦設定了「智安存」 的受保護金額,就必須親臨銀行分行完成核實,才能調動受保護資金進行交易 (例如轉移資金和提款等)。

公會指,「智安存」透過要求面對面核實交易才可轉出受保護的存款,進一步提升客戶的帳戶安全。暫行措施亦有助完善相關系統,為本地零售銀行在今年年底全面推行「智安存」作好準備。有興趣使用此功能的市民,可聯絡相關銀行了解更多詳情。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