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|美國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 全球最大風險即將爆發?
撰文: 譚志偉
發布時間: 2025/04/02 20:56
最後更新: 2025/04/24 12:09
▲ 分析|美國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 全球最大風險是什麼?
特朗普將於美國時間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,大約是香港時間周三中午12時,實際公布時間並不確定,因為未有正式的時間公布,當公布一刻,港股可能剛處午飯時間,而每日7.5萬億美元的滙市,應首當其衝。
滙市每日交易多達7.5萬億美元
由於特朗普政策難料,市場預期風險會在當時集中釋放,最大的風險,是考驗全球外滙的電子交易系統。
滙市與股市不同,沒有中央管理的平台,目前外滙交易平台由2012年的20個,增加到目前的90多個,各個平台的外幣兌換價各有不同。
在正常時期,多平台的好處,是央行、企業、養老基金,到對沖基金大戶可貨比3家,比較各個平台最優惠的兌盤價。
但到極端時期,一個巨型事件的風險集中釋放時,便可能釀成流動性危機。
華爾街近年對極端的事件並不陌生,由美國地方銀行爆煲危機、瑞士銀行爆發風險,到美國政府債務危機,甚至連日本政府加息,都曾出現巨型風險。
例如美國國債不會違約,美國10年期債息被視為無風險利率,不過,在2023年3月,美國地方銀行爆煲危機時,資金湧入債市避險,令債價急升,並罕有觸發債券熔斷,部份交易暫停兩分鐘。由於美債是全球流動性最高的市場,理論上交易的流動性不會中斷,但事實上卻中斷了,打擊美債避險天堂的可靠性。
外滙系統兌盤 訂單或完全消失
外滙交易系統最大的風險之一,是「訂單完全消失」。銀行近年來採取內部對盤,減低交易費成本,但當遇到壓力事件時,銀行無法將各種客戶流量相互抵消,會轉向一級市場和非銀行做市商,但要看交易商的吃單能力。
資料顯示,各外滙交易平台平均限制流動性提供者每秒更新約5次貨幣價格,在市場動盪時,這些公司每秒更新價格的次數可能高達350次,可能造成交易因報
價過時而被拒絕。而且流動性分散在各個平台,有些平台報價不穩定,有些則可能完全停止提供報價。
例如日本政府會突然干預滙市,以及日本央行2024年鷹派加息言論,令日圓滙價在日內波動達到3%,正因為投資大戶為平倉而出現技術上的限制,令滙市波動加劇,滙價波動再進而影響股市波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