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互認基金|北上基金累計淨認購額首破千億元再衝頂 首兩個月勁吸金1046億

Hot Talk

撰文: 曾桂芬 特約記者

發布時間: 2025/04/01 16:18

最後更新: 2025/04/24 13:22

分享:

分享:

互認基金擴容後令北上產品旺爆

AI 摘要
  • 北上基金首兩月淨認購額破千億
  • 南下基金持續走資,表現未如理想
  • 中港互認基金銷售規模上限倍增

今年起中港互認基金銷售規模的比例上限倍增,刺激北上基金大收旺場勁爆,首兩個月淨認購額首破千億元(人民幣,下同)。

按圖👇👇👇👇即睇跨境基金互認話你知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據外滙管理局的最新統計,截至今年2月底本港基金公司把旗艦產品、在內地銷售的北上基金,連續爆升20個月,令累計淨認購額破紀錄至1473億元,較去年底的426.6億元,首兩個月呈井噴式急升,吸金激增1046.5億元,或大升245倍。

若只以單月比較,相比1月的1390.5億元,按月吸金82.6億元,或升5.9%。

可惜南下基金並未因新猷得益,截至2月底累計淨吸資僅8.56億元,相比去年底的8.74億元,首兩個月走資1791萬元或逾2%。

南下基金暫未因優化措施得益 連續4個月走資

南下基金是指內地基金公司把招牌產品在港開售,繼去年1月份累計淨吸資跌破10億元大關後,自此跌勢未止,去年7月更失守9億元。盡管去年10月一度止跌扳升,惟受人民幣轉弱等所累,扣除淨贖回額,又再連跌4個月。

跨境互認基金自2015年7月開通,翌年起外管局每月發布北上及南下基金的銷售額;距今面世剛好10周年。奈何「北熱南冷」一直持續,現時北上基金較南下產品的差距進一步拉濶至1464億元。

誠然北上基金已不斷破關,繼去年8月份累計淨認購額首破300億元新關後,11月再衝破410億元。埋單計,全年累計吸金逾426億元,較2023年的174億元翻一番,急升252億元。

2月底北上淨額度已佔總額約35%

互認基金跨境總額度巳放寬至3000億元,今年 1 月底北上淨額度已用 427億或14%;2月底淨額度更佔用1046億或35%。

北上基金遭熱賣瘋搶,皆因內地面對資產荒,畢竟人民幣巳連貶3年,為求保值,有閒資族急覓海外投資,令中國資金的「出海」熱情不斷升溫;展望今年前景,大行料中央續靠人幣貶值冀對應關稅戰。適逢QDII(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)額度仍緊張,遂轉為爭購北上基金,冀「借道出海」。

縱使北上基金累計淨認購額達1473億元再破頂,惟外電指,相比自2006年出台、距今19年的QDII基金約3340億元,香港互認基金的規模仍算小。

今年1月1日中港互認基金兩大優化措施正式生效,除了放寬銷售限制外,亦允許轉授投資管理職能。

北上基金約有40隻 規模遠遜QDll

去年12月,證監會公布中港基金互認安排兩大優化措施,自今年元旦起互認基金於對方市場銷售的規模,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上限由50%放寬至80%,因而令香港基金在內地的最大可銷售規模增加三倍。

再者,互認基金的投資管理職能,可獲轉授予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,這為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創造更多機遇,令它們可運用在環球市場方面的專業技能和知識,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離岸方案和產品。

另方面,據證監會季報指,截至去年12月31日,在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下,獲認可在港銷售的內地基金有43隻;而獲批在內地銷售的香港基金則有40隻。

截至去年底,香港及內地基金的累計淨認購額分別約為人民幣426.7億元,以及人民幣8.7446億元。

中銀專家料北上基金可銷售規模增 或減爆額情況

順帶補充,內地媒體早前引述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總經理周國昌表示,中銀可以銷售的內地基金產品種類較齊全,覆蓋全面,能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求。隨着互認基金新規實施,單隻基金可銷售的規模增加,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將不再面臨額度不足或售罄的情況。

晨星中國高級分析師代景霞認為,新規落地後,更能滿足內地投資者的跨境理財需求。另外,符合互認基金註冊標準的香港基金範圍進一步擴大,將使內地投資者在產品類型、策略和投資區域上有更豐富的選擇。

招商證券補充,將吸引更多海外優質資管機構,通過香港互認基金的渠道北上闖華,既可擴大金融對外開放,也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廣泛的投資策略和產品選擇。

貼身追蹤股價變化、重要消息、賺蝕成績,更易作出投資判斷 | 立即免費下載使用 【按此】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