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大 VS 中大 一幅圖睇晒8大院校起薪點

【旅遊機遇】旅遊業捕捉疫後商機 創新思維以客為先擁抱科技

科技

發布時間: 2023/10/09 09:00

最後更新: 2023/11/06 09:26

分享:

分享:

疫後復常,香港旅遊業面對挑戰,10月的中秋國慶假期旅客雖有增長,但對比起2018年水平仍跌3成。回顧2023年,中國內地國內旅遊市場增長已超過疫情前的水平,但香港復甦情況仍只有疫情前6成至7成,海內外旅客升幅有待提升,業界在此間更要找緊機會,用新思維作突破。

全球旅遊業市場無疑發生結構性改變,以中國內地旅客為例,過去3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但境內遊基本維持,遊客仍愛旅行,不過習慣已大不同,從追求功能式旅遊演變成體驗式旅遊,更習慣高度數碼化的旅行服務、全渠道的無縫體驗,值得業界深思。

香港旅遊業正面對腹背受敵的挑戰

1.入境旅客的消費意欲未如以前,據麥肯錫大灣區旅遊人士調查(McKinsey GBA traveler survey)報告看到,旅客對本港旅遊、購物、餐飲等服務的體驗期望更高;

2.香港人出境旅遊需求高,再加上鄰近地區如深圳的政策支持,吸引港人週末或假日作短線遊,進一步分流。

香港旅遊業界當務之急,是要革新思維,對症下藥,為此我們提出4項建議

1.協力讓航空業盡快回到疫前水平,以解鎖世界各地遊客抵港。其中關鍵在於復常包括機師、空服、地勤人員等各方人力資源的配套,重建軟實力。

2.面對更多元化的旅客需求,僅針對國籍及來源地的旅客制定策略已不可行,需要從細分客群的行為心理出發,打造嶄新產品、服務與價值主張。香港是全球少有都會及郊遊元素結合一起的城市,業界可找找新意思,發掘新體驗。如向年輕一族提供香港獨有的地道文化路線、打卡樂趣;而年長一點則可以考慮從慢活、養生、接觸文化底蘊出發;外向一族則可投入自然環境,生態遊或陽光海灘。隨著多個新景點的逐步落成,新舊結合,為遊客帶來全新演繹的香港。

3.社交媒體在疫情間大幅改變人的習慣,相比傳統官方旅遊資訊,大多數遊客更習慣直接在社交媒體如Instagram或小紅書等平台探尋下一個目的地。這意味著業界需要擁抱新時代的規則,更加主動管理網上內容,包括意見領袖(即KOL或傳統網紅),忠粉客戶(Key Opinion Customers:KOC),以及忠粉員工(Key Opinion Staff:KOS)。同時社交媒體是雙刃劍,負面內容無遠弗屆影響深遠,不能掉以輕心。

4.旅客數碼化體驗在過去3年更趨普及,從我們的報告亦顯示這是香港的服務落差。為迎合旅客慣用的預訂、支付、服務等,業界需要重新檢視現有體驗,在人性化及營運效率之間作出平衡,找準旅途中的「痛點」與「爽點」,以數碼化提升遊客體驗。

香港是一片福地,更是全球馳名的目的地。疫情後旅遊業要再出發,以舊有經驗已不足以應付當前新情勢,業界要攜手協力,了解並規劃嶄新策略,輔以實際行動,才能就緒迎接旅客蒞臨。

撰文 : 余子健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

欄名 : Smart world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